
相关展览与活动

活动
开幕论坛 | 重新聚焦媒介:东亚录像艺术的兴起
2020.12.27 (周日) 已结束2020年12月27日下午,展览“重新聚焦媒介:东亚录像艺术的兴起”开幕论坛以网络连线和现场对话结合的方式进行。
查看更多
活动
公教活动 | 中韩青年艺术家影像艺术交流周
2021.12.25 - 12.31 已结束2021-2022年是中韩文化交流年,值此之际OCAT上海馆将举办系列公教活动“中韩青年艺术家影像艺术交流周”,以增进两国间的艺术交流和了解。来自中韩两国的9位艺术家将围绕“道法自然非自然”和“镜子里的物体实际比看上去更近”两大主题,展开对话讨论及新作分享交流。
查看更多
活动
重想亚洲建筑:从东亚到东南亚
2021.01.17 (周日) 已结束深究亚洲城市会发现独特的气候条件、可持续性的生态环境、高密度的居住生活、无边际延伸的违章建筑等,这形成泰国乃到整个亚洲城市独特的人造风景(MANufAcTURE)。
查看更多
活动
求真 · 将科学史看作侦探小说史
2021.03.14 (周日) 已结束有那么几年,廖斐为了求真,开始探索真相的历史,探索艺术如何书写关于真理的命题,开始沉浸在分析哲学提出的公理之中。于“廖斐 | 这一切是随机发生的吗?”展期内举行的对谈引发了关于真相的对话。
查看更多
活动
OCAT上海馆 x PHOTOFAIRS | 此时彼地 2020新作放映
2020.09.13 (周日) 已结束我们希望这一系列的放映,不仅将大家带回到一个个事件发生的现场,即“彼地”,而是希望通过“彼地”的故事汇集更多有关“此时”的讨论与想象,无论这种讨论与想象是否指向我们的现实处境。
查看更多
活动
年度公教 | OCAT上海馆 × 电影学堂:克里斯·马克(Chris Marker)纪念专辑:古希腊,或猫头鹰的遗产
2021.11.06 - 2022.07.01 1个月后结束2021年是法国电影导演、艺术家克里斯·马克(Chris Marker,1921-2012)的百年诞辰,而2022年是他逝世十周年,值此特殊时节,OCAT上海馆将与上海师范大学世界电影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电影学堂·Chris Marker纪念专辑”——《古希腊,或猫头鹰的遗产》。
查看更多
活动
“探访百年总商会”系列公教活动
2021.10.29 - 11.27 已结束系列活动将带领观众从OCAT上海馆出发,在专题讲座后漫步承载着城市百年记忆的“黄金水岸”苏州河,直至抵达上海总商会门楼、广场和大楼内部空间实地参观。
查看更多活动
年度公教 | Agora广场 系列主题言说
2015.03.21 - 2016.01.16 已结束OCAT上海馆特邀殷漪策划并发起的公共言说“Agora广场”于2015年3月21日正式启动。自此,来自建筑、视觉艺术、哲学、人类学、声音、剧场等不同领域的人士进行的系列主题言说将于每周末逐场举行。
查看更多
活动
年度公教 | 重叠与反向——艺术史中的媒介问题探究
2017.09.24 - 11.25 已结束“重叠与反向”系列讲座希望将艺术史各分支领域中对媒介的研究串联起来,以此呈现出新媒体艺术与艺术史研究所共有的抱负。
查看更多
活动
线上对谈 | 杜塞尔多夫学派摄影:国际典范的历史与当下
2021.05.22 (周六) 已结束斯蒂芬·格罗纳特将着眼于德国,讨论杜塞尔多夫学派的发展历程及其在今天的批判性观点;林路则将提供中国视角,介绍杜塞尔多夫学派对中国艺术摄影的复杂影响。
查看更多活动
开幕论坛 | 环形撞击:录像二十一
2021.04.28 (周三) 已结束OCAT上海馆将于2021年4月28日至7月11日荣幸呈现展览“环形撞击:录像二十一”。此次展览由戴卓群策划,截取2000年以来的中国录像艺术样本,邀请到21位长期以录像为创作媒介的艺术家,内容涵盖自21世纪初至今,恰迈入21年的时间跨度。
查看更多活动
展览公教 | 症候、语言与当代性:中国影像艺术中的“强迫性重复”及其语言拓展
2021.03.21 (周日) 已结束本次现场讲座通过探索中国影像艺术的产生与发展中的语言问题,建立影像艺术家的内在精神结构、外在现实与影像艺术叙事语言之间的内在联系,追溯中国影像艺术产生的根源。
查看更多
活动
展览公教 | 空间中的屏幕(语境中的录像艺术)
2021.03.12 (周五) 已结束本次讲座将重新评估展览中艺术家对录像这一媒介的使用,进一步讨论这些早期东亚录像艺术作品,意图形成一种新的方法来批判性地看待录像艺术。
查看更多
活动
展览公教 | 空间到空间:白南准的全球性媒介
2021.03.07 (周日) 已结束本场讲座嘉宾Seong Eun Kim通过展示白南准的作品和相关文献,在艺术家从生态学到控制论、再到艺术和技术的思考和研究的广泛视野中展开对白南准参展作品及其语境的讨论。
查看更多
活动
展览公教 | 录像/艺术,第一个五十年:芭芭拉·伦敦与金曼对谈
2021.01.30 (周六) 已结束策展人、艺术史学者芭芭拉·伦敦,也是《录像/艺术:第一个五十年》(讲座同名)一书的作者,将与OCAT上海馆当前展览“重新聚焦媒介:东亚录像艺术的兴起”的策展人金曼进行对谈。
查看更多
活动
线上对谈 | 摄影中的艺术干预
2021.04.18 (周日) 已结束本次对谈,艺术家塞巴斯提安·斯图夫(Sebastian Stumpf)及艺术家组合泰阳·昂洛拉托&尼科·克雷布斯 (Taiyo Onorato & Nico Krebs) 将介绍他们对摄影和影像的创作方法。他们不仅将介绍在OCAT上海馆展览“随波逐流/逆流而动:当代摄影干预”中的作品,也将呈现他们的最新创作。
查看更多
活动
年度公教 | 影像的分野
2020.06.06 - 11.28 已结束「影像的分野」指向影像艺术相关学科之间的边界与对照。项目将邀请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影像艺术相关工作者作为召集人,以他们的工作为支点展开关于影像分野的探讨、思考与实践。
查看更多
活动
展览讲座|影像、绘画与艺术史
2020.04.27 (周一) 已结束自19世纪末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以来,电影就一直与绘画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无论是绘画进入影像,还是影像进入绘画,无论是将绘画本身作为影像,还是将影像本身作为绘画,等等,诸如此类的跨媒介问题皆已成为当代艺术史学界炙手可热的问题。值此展览之际,我们特别邀请了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沈语冰教授和中国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周诗岩副教授两位专家,从艺术史的角度就此话题展开一次深入的讨论和对话。
查看更多
活动
开幕对谈 | 杨圆圆个展:上海楼
2020.11.07 (周六) 已结束OCAT上海馆当前展览“杨圆圆个展:上海楼”已于11月7日开幕。开幕当天,艺术家杨圆圆和策展人王姝曼就本次展览的作品及《女人世界》整个项目的初始机缘与创作经历展开了讨论,并逐一延展出关于作品理解边界、影像语言属性、女性身份认知、唐人街轶事的多层讨论。
查看更多
活动
展览讲座|迷妹走进兔子洞,寄寓于情动的工作生产
2020.12.11 (周五) 已结束一次源于对伍锦霞和电影《女人世界》的情动创作与一次对旧画册和旧历史的情动研究将交织、缠连在此次的对谈中。情动将在档案梳理和艺术史研究之外的情绪带入到创作之中,成为工作中的感性,成为生产力的一部分。这会是一个关于艺术家掉进兔子洞的有趣故事。
查看更多
活动
闭幕对谈|影像与公共:大众的、小众的及其他
2019.06.15 (周六) 已结束6月15日,在展览“重蹈现实”闭幕之际,OCAT上海馆特别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教授毛尖和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员张慧瑜,他们从大众文化的视角切入,就“影像与公共”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罗岗教授应邀主持此次对谈。这次讨论不是直接来评论展览作品,如果用策展人鲁明军老师的话来说,是构成了这个展览的一部分。
查看更多
活动
展览讲座|地狱已空:作为创伤与死亡的时间——影像
2019.05.25 (周六) 已结束电影哲学可以从像动与心动之分合关联的角度来重新理解。从运动-影像到时间-影像,我们又将如何思索像与心的第三种关联可能?OCAT上海馆于5月25日特别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姜宇辉、艺术家刘窗,他们从各自不同的经验和认知出发,围绕这一话题展开了一次深入的讨论,《艺术论坛》中文网编辑、策展人张涵露应邀担任了主持和对话嘉宾,以下为讲座内容精选。
查看更多
活动
开幕对谈|基金会、展览与影像收藏
2019.03.23 (周六) 已结束3月23日,展览“重蹈现实——来自王兵的影像收藏”开幕当天,本次展览策展人之一孙冬冬,香港M+视觉文化博物馆资深策展人皮力,以及收藏家、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创始人王兵先生就影像艺术、收藏以及美术馆建设等相关话题展开讨论。以下是对谈内容精选。
查看更多
活动
展览讲座|影像中的民族国家与历史叙事
2019.04.13 (周六) 已结束4月13日,展览“重蹈现实”系列讲座第一场——“影像中的民族国家与历史叙事”,由华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吕新雨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孙柏教授为大家分别带来从美术史和电影两个方向展开的演讲。
查看更多
活动
展览讲座|影像与表演:身体的政治
2019.05.11 (周六) 已结束无论是表演介入影像,或影像介入表演,还是影像本身作为表演,或表演本身作为影像,包括它们与电视、电影以及网络等媒体生态的关系,以及其中身体政治的变化,都已成为艺术界和学界所面临的新的问题和课题。
查看更多
活动
年度公教 | 自然的日常:从国家公园到城市郊野
2018.06.10 (周日) 已结束本讲座探讨国家公园与人类所居住环境的关系,在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上,在休闲的选择性方面与自己的切身利益相关,使得国家公园从远方走入我们的日常。
查看更多
活动
年度公教 | 街道生态:城市流动空间的多样性
2018.09.15 (周六) 已结束街道就在规划对于理性化城市的想象和市民对于日常需求的拉锯中存在、消失与变形。无论如何,街道对于城市,是极端重要的存在。重新激活街道,是每个城市人无法回避的责任。
查看更多
活动
年度公教 | 体育场所:全球化视野下的大型城市体育建筑
2018.11.04 (周日) 已结束作为超大型城市的上海,在大型体育建筑设施中如何布局?最近的东方体育中心、在建的浦东足球场和徐家汇体育公园(万体馆和八万人)的改建工程又是怎样思考的?主设计师们的思考是如何实施的,项目中与各种城市基础设施的冲突又是怎样展开的?
查看更多
活动
开幕对谈 | 地景与乡土:集体认知中的基础设施
2018.06.30 (周六) 已结束展览以“基础设施”为题,不仅因为这一领域已经是当代建筑学的一个研究热点,而且因为它已经是现实中的空间实践不可绕过的语境。
查看更多
活动
展览讲座 | 镜头中的纪念碑性:南京长江大桥与红色未来主义
2018.07.08 (周日) 已结束本讲座将对南京长江大桥这一特殊的基础设施建筑的产生及其在大众媒介中的再现进行全面的解读,从而理解在日益媒体化的社会中的“纪念碑性”。
查看更多
活动
展览讲座 | 盲人摸象:想象基础设施的方法
2018.07.07 (周六) 已结束本演讲的内容不仅关于基础设施本身,也想通过对于一个庞大的基础设施系统:三峡工程的研究,提供一种认识与体验基础设施的方法。
查看更多
活动
展览讲座 | 隐匿者的具现——城市基础设施的景观之维
2018.09.01 (周六) 已结束作为集体生存的背景,城市基础设施与城市景观在公共性、系统性和效能性三个向度上相互应和、相互转换。景观因基础设施而生,景观本身亦即基础设施。
查看更多
活动
展览讲座 | 有关移置的一种阐释
2019.01.26 (周六) 已结束李佳桓将从艺术家的缺席出发,讨论“移置”(displacement)这种多面向的经验和情感结构—地缘政治层面的权利流通、交流(翻译)必然内嵌的置换以及主体性的流动和错位—在沈莘实践中层层叠覆的演变。
查看更多
活动
展览讲座 | 方言土语与末日穿越剧
2019.01.20 (周日) 已结束本展览探究1940年代提倡的“方言土语”在今天看起来是什么样子的,并透过过往的蛛丝马迹,在当今社会中找到一种外部性。
查看更多
活动
开幕对谈 | 8102——与现实有关
2018.12.29 (周六) 已结束入围展览的六位艺术家以各自擅长并持续多年的创作语言和媒介,通过不同阶段的作品,共同展示了80/90后年轻一代中国艺术家叙说、判断和想象的现实图景。
查看更多
活动
开幕论坛 | 虚实莫测:抵抗真实的真实时代
2018.04.08 (周日) 已结束展览“虚实莫测: 抵抗真实的真实时代”由沉浸式影像、声音装置及摄影作品共同交织而成,在策展叙事中被不着痕迹地转变成了某种不约而同的共性,并游走于有形世界、想象世界及虚拟世界之间的边界
查看更多
活动
展览讲座 | 从物理现实到数字现实:虚拟环境中的自我量化
2018.05.18 (周五) 已结束本次讲座邀请到来自虚拟现实业界的代表,从硬件、软件和设计的角度共同探讨“虚”与“实”。
查看更多
活动
展览讲座 | 被影响的现实——计算机生成图像与视觉艺术中的虚拟现实
2018.05.13 (周日) 已结束讲座《被影响的现实》将举例讨论近期艺术如何处理数字媒体技术,或更确切地说艺术如何在数字技术和视觉艺术间不断地扩展其形式。讲座从艺术观察的角度来讨论现实本身变成了一个“混合物“。
查看更多
活动
开幕论坛 | 双个展艺术家、策展人开幕对谈
2018.09.21 (周五) 已结束开幕讲坛是对展览本身进行一次陈述和侧面的解读,过程中会涉及和艺术家个人创作以及工作状态、思想有关的话题。
查看更多
活动
展览讲座 | 实验·影像·工作室
2018.10.20 (周六) 已结束本次对谈将从朱昶全早期的学院经历和创作出发,就年轻艺术家的进阶之路(实验)、影像艺术的实验性(影像)和独立艺术家的工作状态(工作室)等话题展开对话。
查看更多
活动
开幕论坛 | 何人说梦:来自挪威的当代艺术
2019.07.07 (周日) 已结束在本次开幕对谈中,策展人姜节泓将分享他为期两年对挪威当代艺术的策展研究结果,向观众阐释他的策展思路,并以对谈形式,围绕梦境、潜意识与记忆与到场的两位艺术家进行一场深入浅出的互动。
查看更多
活动
展览讲座 | 观/想 梦
2019.08.31 (周六) 已结束“观/想 梦”是一次沉浸式体验,通过瑜伽练习,也透过写作、视觉艺术和声音——自然的声音、被成为音乐的声音以及瑜伽练习中的语言导引——为人打开另一种视野。
查看更多
活动
展览讲座 | 北欧人的文化形象变迁
2019.08.04 (周日) 已结束本次讲座希望可以用“一本正经”的史实和“胡说八道”的段子,博得听众一乐之余,还能有助于让大家了解北欧文化,以及展览“何人说梦”的文化语境。
查看更多
活动
展览讲座 | 在山与海之间:挪威当代影像艺术中的自然、人与神
2019.07.28 (周日) 已结束在这个探讨挪威当代影像艺术中的自然、人与神的讲座交流活动中,我们希望通过三部挪威电影人的短片,打开针对这个主题的挪威视角。
查看更多
活动
展览讲座 | 惊奇的北极:素食主义者、生态主义者、狩猎者和海豹宝宝
2019.09.07 (周六) 已结束本讲座将围绕素食主义者、生态主义者、北极猎人和海豹宝宝这些话题,带领观众走近惊奇的北极,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碰撞中,感受到这片北方土地上艺术家的思考与关注。
查看更多
活动
展览讲座 | 乌托邦游走——艺术科技化与科技艺术化
2019.08.18 (周日) 已结束讲座由“何人说梦”挪威当代艺术展引伸出一系列在数字时代背景下我们的情感和审美归属将会游走到何方的探讨。
查看更多
活动
年度讲座 | 影像中的艺术与媒介
2019.12.08 (周日) 已结束讲座将从许翔自己的三个影像作品来展开,梳理他的艺术创作脉络,并追问:什么样的“影像”形态才是艺术?“影像艺术”是什么?“影像艺术”应回到那里?
查看更多
活动
年度讲座 | 重新在场——历史语境下的感知媒介思考
2019.09.08 (周日) 已结束本讲座基于对贡布里希经典著作的梳讲,面对艺术场域化转向等诸多命题,尝试给出一条关于感知媒介的东方思考路径。
查看更多
活动
年度讲座 | 分类、类比与制法:浅析瓦萨里《艺苑名人传》中的“媒介”
2019.07.13 (周六) 已结束讲座的主体将以瓦萨里所著《艺苑名人传》的技术导言及传记为核心文献材料,从中抽取出可反映同时期媒介观念的三条线索。
查看更多
活动
年度讲座 | 大型PPT艺术家
2019.08.10 (周六) 已结束主讲人吴珏辉将以近几年的作品、展览及艺术项目为案例,以创作格式和作业维度为线索进行探讨,反应他对艺术、科技与人的当下关系,对艺术、艺术家和艺术生态之间关系的个人看法和态度。
查看更多
活动
年度讲座 | 低科技艺术与艺术家的实验室
2019.10.27 (周日) 已结束本讲座讨论科技艺术、电子装置在不同空间中呈现的方式与实验室工作机制,以及当下“数据主义至上”思潮中艺术家的思辨。
查看更多
活动
年度讲座 | 从“数据景观”到“中空之地”
2019.11.30 (周六) 已结束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郑闻分享了“数据景观”,并过渡到其中艺术家陈界仁的艺术创作。艺术家陈界仁分享从个展“中空之地”引发的资本和科技合流之下对肉身的反思,并围绕在科技与数据的时代下人的精神状态展开讨论。
查看更多
活动
年度讲座 | 新技术环境下的艺术与生物、生理实验
2019.06.08 (周六) 已结束数字技术、生物工程的迅速发展促使生物艺术的兴起。受国际新兴艺术潮流的影响,国内也出现了一些有关生物艺术、生理实验的展览和艺术家。讲座将对这些展览和艺术家进行简要的梳理,并以身体作为切入口,讨论由符号表达到生理实验的演变过程
查看更多
活动
展览讲座 | 城市中的音乐——如何重塑社会交往
2019.12.14 (周六) 已结束讲座从城市空间中的音乐场景入手,梳理在其城市录音中出现的一个个音乐事件,观察、解读,重新讨论音乐作为媒介与行动在社会交往实践中所具有的潜能。
查看更多
活动
展览讲座 | 慢速生活
2019.11.10 (周日) 已结束讲座由王卓尔分享《骑行上海:关于骑行规划的思考》成书过程,并简要介绍多国 “自行车友好城市”的规划策略以及上海骑行现状,并对骑行能为城市公共空间带来的可能进行设计遐想。
查看更多
活动
展览讲座 | ‘to say something is to do something’—关于展演性和当代艺术
2020.03.28 (周六) 已结束讲座首先从理论层面梳理了Performativity和Performance Studies,接着从展演性的视角解读社会现象,特别是疫情相关话语背后的展演性机制,也结合了“张鼎:高速形式”这个展览中的展演性,帮助观众发现艺术和社会实践之间日渐模糊的边界以及相互对话、写作的可能性。
查看更多
活动
展览讲座 | 控制俱乐不
2020.01.11 (周六) 已结束本次讲座将围绕艺术家的创作形式展开有关“控制”与“反控制”观念的探讨,进而延伸向制作、展示、美术馆、教育等更广大的机制。
查看更多
活动
展览讲座 | 路过伟大都市之后的查拉图斯特拉
2020.11.14 (周六) 已结束11月14日,南京大学哲学博士杨文默受邀在OCAT上海馆开展展览“空间规训”主题公教讲座,带领大家深入探讨海德格尔在战后对自身纳粹经历的反思、解构建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从“诗意地栖居”到naos:一种存在论批判这三个论题,绕开建筑学的学科建制和所谓“建筑美学”陈腐的文化符号,试图在哲学的层面上理解建筑本身。
查看更多
活动
展览公教 | 早期电影镜头中的江南记忆
2020.11.15 (周日) 已结束龚伟强老师带来一批拍摄于杭州、南京、常熟、太仓、湖州、海宁等江南地区的珍贵早期影像与大家一同赏析。 其后“空间规训”参展人陆少波与刘一霖在对谈环节中从建筑师的视角参与进来,围绕镜头内外的江南风土、时间维度下的城市地理、地方生活与居住空间的变迁等话题展开讨论。
查看更多
活动
展览讲座 | 记忆过滤厂:复活童年和展览制造
2020.10.18 (周日) 已结束讲座“记忆过滤厂”有三道工序:第一是会谈一谈记忆作为过滤机制的可能性;第二个是从复活童年的动态影像去展开讨论;最后是展览制造:从展览“空间规训”展开关于空间对记忆形塑的思考,即通过影像对记忆进行重构。另外一方面,这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在OCAT上海馆公教空间展开的跨界言说,通过讨论记忆过滤机制联系起空间和影像的对话。
查看更多活动
线上讲座 | 当代台湾录像艺术的前世今生:历史,美学,科技
2021.01.24 (周日) 已结束本讲座将重点爬梳这四十几年来,台湾录像艺术不同世代的艺术家的相关重要作品及创作理念,如何从开拓性的电子影像雏形进一步发展到数位纪年的多重表现技艺。
查看更多
活动
OCAT x 复旦 | 艺术哲学系列讲座(2020年11月-2021年1月)
2020.11.28 (周六) 已结束2020年10月17日,值《艺术史与艺术哲学》创刊、出版之际,我们特别邀请了国内20余位相关专业的学者,在OCAT上海馆举办主题论坛“回归艺术哲学:形式、图像与感性的思辨”。在之后的三个月中,我们继续围绕“艺术哲学”展开了7场讲座。
查看更多
活动
从波德莱尔到贝克特之后,艺术的另一种可能——《现代主义》读书沙龙
2017.08.20 (周日) 已结束沈奇岚和赵松做客OCAT上海馆,从彼得•盖伊《现代主义:从波德莱尔到贝克特之后》谈开去,解答种种对现代主义的疑问与误解,用艺术想象另一种可能。
查看更多